興平市積極探索民生實事項目人大代表票決制——以“民聲”定“民生”,形成“最大公約數”
增建城市公共停車場、背街小巷整治、農村改廁……近年來,興平市積極探索民生實事項目人大代表票決制,以“民聲”定“民生”,一項項民生實事項目落地見效,讓群眾有了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鮮活的民生事例,體現了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找到了全市干部群眾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約數”,成為興平市推進“全過程人民民主”實踐的生動縮影。
接地氣
——項目征集突出民意
“我在走訪群眾時發現,大家最關心的問題還是孩子的上學問題。城區學位緊張,可謂是‘一學難求’,呼吁政府部門能切實解決入學難問題”。興平市人大代表吳爭項說。
近年來,學位不足導致“入學難”已成為一個“老大難”問題,興平市部分學校班級人數接近65人。同時,義務教育發展不均衡問題日益凸顯。
2019年,興平市在廣泛征集意見的基礎上,把建設興平市實驗小學列入民生實事項目。該項目已完成建設并投入使用,新增學位1980個,緩解了城區學齡兒童入學難、大班額問題。
民生實事項目事關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如何實現民生實事項目更好滿足人民群眾需求,使民生實事項目更接地氣、更符合群眾意愿?
興平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王戰兵介紹:“自2019年起,每年9月至11月,興平市就開始廣泛征集關于下一年要實施的民生實事項目的意見建議。興平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征集意見建議;人大、政協、組織部門廣泛征集‘兩代表一委員’和社會各界意見建議,傾聽人民群眾意愿!
據了解,近3年,興平市本級共征集民生實事建議項目669個,票決確定正式實施項目75個,主要涉及教育、衛生、交通出行、鄉村建設、環境治理等領域,其中涉及“三農”領域項目占比逐年提高。
順民心
——項目票決科學規范
近年來,由于城區土地資源緊張、汽車保有量快速增長等原因,停車難、如廁難等問題成為城市“通病”。興平市通過民生實事項目人大代表票決制,將此類問題票決為民生實事項目,成為人大代表和群眾共同見證的民心工程。
“今年把大家關心的這些問題都列到了民生實事建議項目中,相信這些問題能很快得到解決,今后就不會為停車、如廁而犯愁了!迸d平市人大代表劉衛明為票決出的民生實事項目順民心點贊。
如今,通過民生實事項目人大代表票決制,興平市連續3年在城區主要街道改造和新建公廁30余座,新增停車位2100個,建成并投入使用停車場3個,基本解決了群眾如廁難、停車難問題。
如何選出順民心的民生實事項目?興平市民生實事項目票決采用無記名投票方式進行,將候選項目形成過程、項目規劃和資金安排等印制成冊,提前印發給全體代表,經分團審議、主席團研究討論后提交大會表決。票決結果現場公布,并及時向社會公告。
“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我們成立工作專班,確定每一件民生實事項目由一名市政府領導包抓、一個部門牽頭、一名工作人員聯絡,明確時間進度,掛圖作戰、跑表計時,確保當年完成,向人民群眾交出滿意答卷!迸d平市副市長王維說。
重效果
——制度實現市鎮兩級全覆蓋
如果把民生實事項目比作“一道菜”,有人點菜、有人掌勺,那么菜的味道如何?
興平市槐里花海公園處原來是一座“垃圾山”,環境臟亂差,群眾迫切盼望治理。2021年,槐里花海公園項目被列為民生實事項目進行改造。如今,昔日的“垃圾山”變成花海,成為群眾休閑健身的場所。
“我們在這里安裝了高清LED顯示屏,定時播放群眾喜聞樂見的節目,并安裝林下座椅50套,建設公廁2座,昔日‘垃圾山’變成花海,人們爭相在這里打卡游覽!迸d平市綠化辦主任梁輝說。
民生實事項目的建成只是起點。興平市從2022年起對已建成民生實事票決項目進行系統檢視和評價,及時發現問題,有針對性地改進,從而建立“征集—篩選—票決—實施—監督—后評價—改進”的閉環模式。
2021年8月,陜西省民生實事項目人大代表票決制試點工作交流會召開,興平市相關負責人在大會上作了交流發言。興平市民生實事項目人大代表票決制已實現市鎮兩級全覆蓋。
“通過探索實踐,我們深切感受到民生實事項目人大代表票決制不僅提高了民生領域項目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法治化水平,有效解決了經濟社會發展中一些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更是人大行使重大事項決定權、監督權和發揮代表作用的新途徑!迸d平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王敏說。劉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