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勵志故事讀后感
當我們有了一個夢想,并為之努力奮斗時,小小的螞蟻也能成為大力士,跌跌撞撞的雛鷹也終能飛上藍天……《激勵孩子成長的勵志故事(注音彩圖版)》通過孩子最喜愛的故事形式,讓他們懂得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才能創造和實現屬于自己的人生價值。這些故事主題明確,情節生動,敘述淺顯易懂,語言質樸而活潑,非常適合兒童閱讀。篇末設置的小欄目會引導孩子們認識自我,使孩子們變得敢于挑戰,能夠適應這個干變萬化的世界。
每個小朋友都有理想:成為愛迪生那樣用自己的發明為人類造福的大發明家,或者像魯迅先生那樣給人們帶來豐富精神食糧的大作家……但小朋友們應該知道,他們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是和平時勤奮努力、堅強拼搏分不開的。勤奮堅強是每一個成功人士必需的素質,也是每一個追求上進的小朋友應該擁有的優良品德。而幫助小朋友們養成這種勤奮堅強的品德,則是每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人的職責所在。鑒于此,我們精心選擇了這一系列的勵志故事,讓小朋友們在閱讀中潛移默化地形成勤奮堅強的性格。本書選取的勵志故事主題明確,情節引人人勝,敘述淺白易懂,語言質樸而活潑,非常適合小朋友們閱讀。故事所配的可愛插畫,緊扣故事內容,將故事演繹得更加生動、精彩。此外,故事結尾部分設計的“成長時光”,深入淺出地剖析了故事的寓意,點明故事所蘊含的道理,以此來引導小朋友們思考,深化認識,使小朋友們在寓教于樂中汲取到健康成長的養分。愿喜愛故事、熱愛生活的小朋友們,能從這本書中得到收獲,茁壯成長!
《激勵孩子成長的勵志故事》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一本好的書可以使人擁有知識,充滿智慧,更能塑造成一個有用于社會的人才!拔遗吭跁,猶如饑餓人趴在面包上!边@句話是俄國文學家高爾基所說,這也反映書在他成長歷程中的作用。
《激勵孩子成長的勵志故事》叢書是圍繞著一個個鮮明的教育主題——幫助孩子培養奠定成功人生的六大關鍵性格素質:勇氣、分享、關愛、樂觀、堅強自信與團結協作。書中將深刻的人生道理寓于生動有趣的童話故事中,潛移默化地培養孩子,改變孩子,讓孩子可以認識自我、了解他人、讓孩子們學會自我管理、自我調控、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奠定健康人格的發展基礎。其中《呆在屋頂上的小兔波波》這本書讓我感觸很深。書中講了小兔波波雖然生來有缺陷,卻從不缺少愛,他的家人和朋友為了讓他快樂,都在努力地呵護著他?伤是無法面對嘲諷,總是逃避大家,變得脆弱而敏感,甚至有意回避家人對他的關愛,整天呆在屋頂上,直到他救下了一只小松鼠,開始關愛別人,才逐漸感受他外婆去世前講的愛的力量,找回了屬于自己的快樂和滿足。
現在獨生子女家庭的“四對一式”結構模式越來越普遍,家庭教育環境以孩子為中心,孩子從小感到“至高無上”、“惟我獨尊”,家長完全把孩子視為“掌上明珠”。孩子在家庭中的中心位置,使他們得到了父輩和祖輩更多的關愛和呵護,許多家長只知道一味的對孩子“施愛”,而不懂得引導孩子去感受理解成人給予他們的種種關心和愛護。培養幼兒關愛他人的良好行為習慣是至關重要的,那么如何讓孩子學會關愛他人呢?
1、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
挑剔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苛責;敵意中成長的孩子學會爭斗;贊同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自愛;友愛中成長的孩子學會尋找關愛。一切的家庭教育都應該建立在愛與被愛的基礎上,愛與關懷是教育孩子的基本前提和原則。家庭是建立在血緣關系基礎上的情感共同體,良好的家庭氛圍中,父母之間、祖父母之間應該是平等的、互敬互愛的、和睦相處的。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中,孩子不僅收獲著愛與體驗,還將產生著積極向上的情感。心里學家羅伯特.班杜拉認為,兒童的行為是通過觀察和模仿習得的,而孩子最經常、最直接模仿的對象就是父母。
2、讓孩子富有同情心
一個富有同情心的孩子更能夠理解他人和關心他人,教育孩子同情他人所獲得的回報將是無限的。每個孩子都有同情心,但只有良好的教育才能夠使孩子學會更加愛護和關心他人。隨著認識能力的發展,孩子漸漸學會區分他人精神痛苦的不同表現,并能用行動表達自己的關心。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以身作則,讓孩子看到父母同情他人的行為;培養孩子為他人著想的觀念,積極地為孩子提供同情他人的機會。
3、讓孩子學會回報父母的愛
”愛媽媽是“愛”的萌芽,是“善”的開始。父母是孩子第一位“愛”的老師,他們把全部的愛都投注在了孩子身上。在孩子感受來自家庭之愛時,應讓他們學會回報父母的愛。如果孩子連對自己默默付出的父母都不知道去愛的話,又怎么能夠很好地去愛周圍的人、事、物呢?關心別人才能夠贏得別人的關心。父母要教育孩子從身邊的小事做起,讓他們進行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使他們體會到父母照顧自己的辛苦。當父母累了一天回家后,可以讓孩子主動給自己捶捶背,讓他們感受父母的疲憊;在孩子開始付出的時候,可以適當地給予表揚和鼓勵,時間久了孩子就會形成習慣。愛是雙向交流的,當年幼的孩子學會關照父母之后,才能在未來的時間里學會關愛他人。
4、讓孩子在同伴交往中學習關愛
兒童的社會化過程基本上是沿著兩條路線進行的,一條是家庭,另一條則是同伴關系。同伴對兒童的身心健康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能夠為兒童的發展提供互相模仿的對象,促進兒童的社會化,并影響著兒童的自我調節能力和道德行為,是兒童言行的參照群體。同伴之間處于一種平等的關系,沒有權威力量的干預,孩子更容易將自己的心里狀態移植于他人的心里狀態中。在同伴交往中,孩子可以感受同伴的心里狀態,如高興、害怕、恐懼、生氣等,學會站在他人的角度上看待問題。父母要鼓勵孩子主動交往,讓孩子明白,人與人之間是一種相互依存的關系,每個人都需要別人的幫助,每個人也都應該盡可能的幫助別人。教育孩子關心別的小朋友,當小朋友摔倒時要主動把他扶起來,把好玩的玩具與同伴一起分享。要引導孩子學會寬容、學會傾聽、學會交談、學會理解他人的情緒與情感,讓他們在同伴交往中學會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