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衛生學院與陜西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科研人員在大骨節病兒童硒營養與膳食結構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大骨節病是一種地方性、變形性、軟骨退行性損傷的骨關節病,目前該病病因及發病機制尚未明確。該病主要病理特征表現為兒童生長與發育階段軟骨內化骨型透明軟骨深層壞死,造成患者不同程度關節增粗、變形,嚴重者可導致畸形并導致殘疾。我國大骨節病病區主要分布在從東北至西南的斜行地帶,與我國低硒地帶幾乎完全重合,且研究發現大骨節病患者血清、尿液、頭發等硒元素含量均低于非病區,因此硒缺乏一直以來被認為是大骨節病重要危險因素之一。
西安交通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地方病研究所郭雄教授團隊寧玉潔副教授與陜西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副主任技師楊曉棟等科研人員合作,采用雙份飯法、氫化物原子熒光光譜法(HG-AFS)、CDGSS3.0膳食營養素計算軟件等發現病區兒童發硒含量均值達非病區標準,但仍顯著低于非病區,且膳食結構相對單一,硒攝入量貢獻食物種類少,同時存在脂肪、胡蘿卜素、視黃醇當量、維生素A/B2/C/E、鉀、鈣、鐵、銅、碘等多種營養素失衡,可能影響病區兒童的生長發育。研究結果明確了病區兒童硒及綜合營養現狀和膳食結構缺陷,并為停止硒鹽防治大骨節病措施后病區兒童健康管理工作重心如何轉變提供依據。該研究成果以《采用雙份飯法調查分析陜西省大骨節病病區兒童硒營養狀況及膳食結構》“Investigation of selenium nutritional status and dietary pattern among children in Kashin-Beck disease endemic areas in Shaanxi Province, China using duplicate portion sampling method” 為題在國際權威期刊《環境國際》(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在線發表。公共衛生學院寧玉潔副教授為該論文第一作者,論文第一作者單位為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部公共衛生學院。公共衛生學院碩士研究生胡敏涵為本研究共同第一作者,陜西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楊曉棟副主任技師與公共衛生學院郭雄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
陜西省大骨節病病區兒童硒營養及膳食結構雙份飯法現況調查概要(論文摘要)
論文鏈接:https://doi.org/10.1016/j.envint.2022.107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