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屆藥品安全與政策研究國際會議暨第三屆ISPOR中國絲路藥經論壇召開
11月13-14日,由ISPOR中國西北分會、西北藥品監管科學研究院、西北藥品臨床綜合評價中心、陜西省衛生改革發展研究中心、西安交通大學藥品安全與政策研究中心聯合主辦,西安交通大學藥學院承辦的“第五屆藥品安全與政策研究國際會議暨第三屆ISPOR中國絲路藥經論壇”線上會議成功召開。會議秉承“中國問題、國際視野、交叉創新、智庫建言”的宗旨,聚焦藥物政策創新發展以及三醫聯動視野下的藥物經濟學新格局,邀請了來自哈佛醫學院、杜蘭大學、哈德斯菲爾德大學、麥克馬斯特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暨南大學、天津大學、四川大學、中國藥科大學、沈陽藥科大學等20余所國內外知名高校、醫療機構的40余位專家學者參會交流。復旦大學胡善聯教授和北京大學劉國恩教授擔任本次會議名譽主席,西安交通大學方宇教授擔任會議主席。
開幕式上,ISPOR中國西北分會主席、藥學院副院長方宇教授致歡迎辭,對各位專家學者云端參會表示熱烈歡迎,提出醫藥人要立足當下、展望未來,共同開展衛生技術評估和藥物經濟學研究,為藥品和衛生服務的可及性和合理使用貢獻力量。
13日上午的會議由國家衛健委藥物與衛生技術綜合評估中心趙琨副主任和西安交通大學方宇教授主持。北京大學劉國恩教授作了題為“健康中國與雙碳目標:關于兩大國家戰略相容發展的思考”的報告,對提升健康和綠色發展兩大戰略如何相互促進、相得益彰提出了獨特的見解。哈佛大學Anita Katharina Wanger教授探討了美國衛生系統中抗癌藥物的使用及醫療費用情況,哈德斯菲爾德大學Zaheer-Ud-Din Babar教授分享了基本藥物的可獲得性和合理使用的最新研究進展。杜蘭大學施李正教授分享了基于證據的市場準入背景的藥品價值證據的生產與應用,介紹了BRAVO模型的應用和最新進展。麥克馬斯特大學謝峰教授站在國際藥物經濟學指南的最前沿,總結了各個國家制定和優化指南的過程,分享了國際藥物經濟學指南的最新進展。
13日下午的會議分為三個平行論壇進行。分論壇一“國家藥品談判與帶量采購”由陜西省人民醫院韋新剛主任和沈陽藥科大學孫利華教授主持。北京大學史錄文教授分享了關于細菌耐藥經濟負擔回顧性多中心隊列研究,從醫院角度、社會角度闡述細菌耐藥對宏觀經濟的沖擊。戰略支援部隊特色醫學中心吳久鴻教授和暨南大學蔣杰教授分別就DRG/DIP支付方式和創新藥物市場準入分享了自己的思考。浙江大學董恒進教授、華中科技大學陳昊教授和四川大學胡明教授分別圍繞“國家藥品談判政策”“門診特藥保障政策”和“國談藥品落地政策”分享了自己的研究結果和思考,為未來國談藥品準入政策完善提供了實證支撐,也為未來談判藥門診用藥保障機制提供了政策性建議。在沈陽藥科大學孫利華教授主持的圓桌討論環節,多位專家學者就醫保準入如何把握創新以及雙通道政策定位問題展開了深入討論。
分論壇二“藥品臨床綜合評價、HTA與決策準入”由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封衛毅主任和戰略支援部隊特色醫學中心吳久鴻教授主持。國家衛健委藥物與衛生技術綜合評估中心趙琨副主任探討了真實世界研究在藥品臨床綜合價值評估中的重要性。西安交通大學方宇教授圍繞抗腫瘤藥的技術評價和政策評價展開報告并以PD-1單抗治療晚期黑色素瘤臨床綜合評價實例介紹臨床綜合評價研究。中山大學宣建偉教授和復旦大學陳英耀教授分別介紹了國內衛生經濟學評估準備需要做的工作和相關案例,對比了不同國家的HTA模式。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劉國強教授圍繞“藥物經濟學與合理用藥、醫療機構藥物經濟學研究設計、醫療機構藥物經濟學應用與價值”三個方面分享了關于醫療機構藥物經濟學的研究成果。圓桌討論環節由戰略支援部隊特色醫學中心吳久鴻教授主持,空軍軍醫大學王婧雯主任、陜西省人民醫院張鵬主任、西安市兒童醫院成華主任等對臨床綜合評價的相關問題展開了深入研討。
分論壇三“藥物經濟學與評價方法與應用”由山東大學孫強教授和北京大學陶立波研究員主持。天津大學吳晶教授和北京大學陶立波研究員分別圍繞成本-效果閾值和藥物經濟學評價參照物進行了深入的分析。西安交通大學姜明歡副教授對單臂藥物的上市審批與醫保準入面臨的挑戰進行了系統梳理。上海市衛生和健康發展研究中心王海銀副教授和北京大學韓晟研究員分享了腫瘤伴隨診斷價值評估的思考以及藥物經濟學中的決策風險和信息價值等問題。上海交通大學附屬仁濟醫院吳斌副研究員分享了真實世界數據與臨床RCT數據對藥物經濟學結果影響的研究成果。圓桌討論環節由北京大學陶立波研究員主持,報告專家與熊騰濱博士等業界學者從科研和應用兩方面,對藥物經濟學在我國發展的關鍵問題及難點,以及藥物經濟學應用于醫保目錄藥品準入的困境展開了深入而精彩的研討。
14日上午的青年學者論壇由天津大學吳晶教授和四川大學胡明教授主持。國家衛健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趙銳副教授分享了我國藥品臨床綜合評價的理論和實踐經驗。中國藥科大學席曉宇副教授以中國成年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生命質量研究為例,分享了關于健康效用間接測量工具的相關成果。天津大學賀小寧副教授和北京中醫藥大學金雪晶教授分享了關于真實世界下降糖藥物治療模式與臨床療效研究的最新成果,對患者匯報產出指標進行了解讀。暨南大學張田甜副教授分享了多適應癥藥品醫保支付策略的研究成果。中山大學蔣亞文副教授對療效對比中的偽個體層面數據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為解決藥物經濟學研究技術瓶頸提供了新的啟示。
在會議最后環節,方宇教授總結到,本次會議聚焦藥物政策創新發展以及藥物經濟學新格局,對進一步夯實國內外藥物政策與藥物經濟學領域合作、提高全民用藥安全與健康水平發揮了重要的推動作用。近3萬人次的上線關注和參與,展現了會議的高水平、高關注度和高影響力,生動體現了本次會議聚焦用藥安全、保障全民健康,引領創新、推動發展、惠及民生的初心宗旨和價值追求,會議取得圓滿成功。